昨天,在寧波志愿服務We站北侖長江路站,志愿者朱德富和同伴開展地鐵文明出行、文明停車引導、清潔家園等志愿服務。“這里人流密集,出行難免會遇到各種小麻煩,比如手機電量快耗盡了、忘記戴口罩了、出地鐵站發(fā)現下雨了等等,我們都盡力一站式幫助解決。”
朱德富說:“志愿服務We站在為周邊群眾提供便利服務的同時,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志愿者隊伍,讓我們寧波更加文明和溫暖。”
遍布全城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We站,是今年我市提升志愿服務專業(yè)化、崗位化、規(guī)范化、常態(tài)化的破題之舉,也是助力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的創(chuàng)新載體之一。今年,我市在窗口單位、旅游景區(qū)、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建設百家志愿服務We站,形成全域覆蓋的志愿服務“15分鐘服務圈”。目前已經投用88家,成為展示文明寧波風采的亮麗窗口。
“有時間做志愿者、有困難找志愿者”“我為人人、人人為我”。近年來,“志愿服務”在甬城日益深入人心。無論是交通疏導還是助學敬老,無論是防疫救災還是鄰里守望,在市民群眾需要的地方,一定會有寧波志愿者的身影。
冷空氣來臨,海曙區(qū)橫街鎮(zhèn)常青愛心公益團隊的戴旭慧帶領志愿者,深入高山村落,把打包好的新棉被送到困難群眾家里;“我們隨時待命,24小時備勤,哪里有需要,我們就第一時間趕到哪里。”臺風“煙花”來襲之時,動完手術沒多久的鎮(zhèn)海區(qū)海天戶外應急救援隊隊長鮑瑾斌堅持指揮志愿者幫助轉移群眾;在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帆船比賽(寧波賽區(qū))舉辦期間,來自寧波大學、寧波諾丁漢大學等院校的百余名志愿者,在接待引導、后勤保障等志愿服務崗位上展現寧波青年志愿者風采……
一幕幕生動圖景的背后,是寧波日益完善的志愿服務社會化體系的支撐。近年來,我市著力構建志愿服務社會化運行體系,推動志愿服務常態(tài)長效開展。僅81890志愿服務中心,就培育孵化和扶持發(fā)展服務團隊1800多個。結合數字化改革,我市大力推進志愿服務智慧中樞建設,探索建設寧波志愿服務激勵體系應用場景。同時,建立健全科學化制度體系,強化法治保障,修訂《寧波市志愿服務條例》,聯(lián)合多部門出臺志愿服務激勵辦法,在全社會積極營造“好人好報、德者有得”的濃厚氛圍,促進志愿服務大眾化、全民化。
目前,全市有1.4萬個志愿服務組織、214萬名注冊志愿者,23個單位和個人被評為全國志愿服務“四個100”先進典型,“隨手志愿”漸成寧波城市風尚,成為寧波創(chuàng)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、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實踐成果。一支志愿服務大軍活躍在甬城角落,他們的微笑與汗水,他們的努力與奉獻,讓道德散發(fā)馨香、讓文明閃耀光芒。( 張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