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雌蕊一般由柱頭、花柱和子房構(gòu)成,總體呈現(xiàn)柱狀,一般位于植物雌花的中心位置,花柱較大,易于分辨。
2、雄蕊由花藥和花絲組成。
3、雄蕊是由雄蕊原基發(fā)育而來的,經(jīng)頂端生長和原基上部有限的邊緣生長后,原基迅速伸長,上部逐漸增粗,不久即分化出花藥和花絲兩部分。
(資料圖)
4、擴展資料:雄蕊常因離合與否、花絲長短的不同,分為不同的類型,常見的有:離生雄蕊(Stamen Distinct) 一花中有多數(shù)雄蕊而彼此分離,如蓮、油菜、小麥等花的雄蕊。
5、2、單體雄蕊(Monadelphous Stamen) 一花中有10~多數(shù)雄蕊,其花絲連合成一束,組成花絲筒,花藥分離,如棉、紅麻、錦葵、大花豬屎豆、羽扇豆等花的雄蕊。
6、3、兩體雄蕊(Diadelphous Stamens) 一花中10枚雄蕊的花絲連合成二束,如蠶豆、豌豆的雄蕊,其中9枚花絲連合成一束,另一枚雄蕊單獨分離,或者每束5枚。
7、這種雄蕊為蝶形花科(或豆科)植物特有。
8、4、多體雄蕊(Polydelphous Stamens) 一花中的多數(shù)雄蕊的花絲連合成數(shù)束,如金絲桃和代代花的雄蕊。
9、5、四強雄蕊(Tetradynamous Stamen) 一花有6枚雄蕊,外輪的2枚花絲較短,內(nèi)輪的4枚花絲較長,如油菜、蘿卜等花的雄蕊。
10、此種雄蕊為十字花科植物特有。
11、6、二強雄蕊(Didynamous Stamen) 一花有4枚雄蕊,2枚較長,2枚較短,如泡桐、連錢草、益母草等花的雄蕊。
12、7 、聚藥雄蕊(Synantherous Stamen) 一花中雄蕊的花絲分離,花藥貼合成筒狀,如向日葵等菊科植物以及南瓜、大巖桐等花的雄蕊。
13、雄蕊群(Androecium)指一朵花的雄蕊的總體。
14、一般來說,雄蕊雖然是彼此單獨離生,但如黃瓜有時彼此融合,這時便使用雄蕊群這個術(shù)語。
15、雄蕊常常聚集成束,故稱之為雄蕊束(Phalanx)。
16、如葫蘆科,形成單束時稱為單體雄蕊(Monadelphous);又如豆科形成二束時稱為二體雄蕊(Diadelphous);而小連翹形成三束,則稱為三體雄蕊(Triadelphous)。
17、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雌蕊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雄蕊。
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,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