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關(guān)資料圖)
”莫愁前路無知己,天下誰能不識君“,出自高適,別董大二首。在唐朝里有這么一個人,在40多歲的時候才進入官場被人熟知,卻又僅僅用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,就從一個小小的地方官吏,做到了朝廷大員,封侯拜相,這個人就是著名的邊塞詩人,高適。
高適52歲時拜左拾遺,轉(zhuǎn)監(jiān)察御史,高適53歲時,不久被提拔為諫議大夫,54歲平定永王叛亂,60歲任劍南節(jié)度使,61歲任刑部侍郎,轉(zhuǎn)散騎常侍,進封渤海縣侯,前半生碌碌無為的他,終于在后半生成就了一番事業(yè)。公元765年高適62歲,當(dāng)年正月高適卒,加封禮部尚書。
縱觀高適的一生,前半生隱而修煉,后半生厚積薄發(fā),高適雖然起步比任何人都晚,但是他卻用了短短的數(shù)十年時間,就擁有了別人都沒有的高光時刻。雖然奮斗路上有一些很小的差距,但高適無畏風(fēng)雨,他一直都記得自己的初心,做最忠的人臣,灑最滾燙的熱血。
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,所有的安排,都是為了等待一場厚積薄發(fā),我身已老,我心依舊,這就是我的一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