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一國際兒童節(jié)之際,上海新華傳媒陸續(xù)策劃舉辦一系列活動,與小讀者們共同度過充滿書香的 " 悅讀 " 兒童節(jié)。
(相關資料圖)
神州十六號載人飛船發(fā)射升空,讓飛天夢再一次走進孩子心間。昨天,上海西藏兩所小學師生實現(xiàn)隔空同框互動——管弄新村小學與西藏那曲市第三小學,邀請中國探月航天青少年閱讀推廣大使、青少年文學作家郭妮攜新作《狩夢奇航》,舉辦 " 童閱無‘礙’,快樂無邊 " 閱讀名家公益講座。
那曲市色尼區(qū)第三小學位于那曲市 319 國道附近,有學生 1487 名,設 35 個班級,都是農(nóng)牧民學生,在校教師 108 名?;顒娱_始前,上海市管弄新村小學的學生已為藏區(qū)學生捐贈了一批圖書。孩子們從家中挑選出自己喜歡的書籍,并在扉頁寫上姓名和對那曲市第三小學小伙伴們想說的話。
如今圖書已打包完畢,由上海新華代為接收,最終寄往那曲市第三小學。主辦方希望用書籍跨越地理的隔閡,為兩所小學的孩子建立閱讀和精神橋梁,讓知識翻山越嶺,用閱讀為孩子們連接整個世界。
" 申學課堂 · 閱讀與教育 " 系列講座上," 為什么家庭會生病 " 主題引發(fā)了不少家長的思索,同名主題圖書作者、同濟大學附屬精神衛(wèi)生中心副主任醫(yī)師陳發(fā)展談到,和孩子要建立更良好互動關系," 有的我們父母會覺得可能讓孩子受苦受累了,這就是你沒有放手,他讓孩子當成一個嬰兒、一個小孩子看,尤其到青少年時候,父母改變要更大,該放手就放手,不然孩子就會被培養(yǎng)成一個無能的孩子,他會覺得我啥也不懂,啥也不會,沒有辦法獲得真正的成就感。"
書寫對中國人來說是極具情感的詞匯,文房四寶以毛筆為首。毛筆不僅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書寫工具,更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一個重要文化符號。今天," 申學課堂 · 閱讀與美育 " 節(jié)目來到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的 " 華夏筆都 " 文港,帶領大家參觀毛筆市集、制筆工廠,并對話淳安堂筆莊主人李小平,讓青少年在練字的同時,了解一支筆的萬千世界。
" 小朋友一年近視增長了 75 度算快嗎?"" 除了戴眼鏡,有什么好的辦法能控制近視?" 在第 28 個愛眼日來臨之際,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(yī)院的眼科專家和社工部老師將來到徐匯日月光新華書店,舉辦 " 兒童近視防控措施大盤點 " 主題講座。楊晨皓主任就目前醫(yī)學領域大家關心的各種近視防控措施一一分析,并強調要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,選擇有循證醫(yī)學依據(jù)的適合孩子的個性化近視防控手段,到醫(yī)療機構定期隨訪,監(jiān)測視力、屈光和眼軸等眼部生物學參數(shù)變化。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(yī)院眼科團隊還推出科普書《孩子近視,家長最關心的 100 個問題》現(xiàn)場簽售,為廣大家長和兒童青少年提供相關近視防控的科普知識和信息。
《里昂的漢字》讀書會在奉賢江南書局 · 書的庭院舉行,以讀書會形式開啟今年慶 " 六一 " 的先聲。故事靈感源自一次真摯的紀念之旅。1921-1946 年,利用 " 庚子賠款 " 退賠的機遇,數(shù)百名中國學生遠渡重洋,先后來到法國的中法大學留學;大部分學生學成后歸國,成了著名的科學家、政治家、藝術家和作家等等;而抗日戰(zhàn)爭的烽火也正是在這一期間波及了大半個中國,不少留學歸來的學生竭盡所能地挽救著祖國。這座特殊的文化交流學校,在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后就被關閉了。
當繪本作者吳祎萌來到當年中法大學 " 中國城堡 " 旅行參觀時,被深深震撼了:這么多中國人曾經(jīng)在這座城堡里生活過,但在此時此地,卻幾乎沒有留下他們的任何痕跡。怎樣才能讓更多人了解到這一歷史?在這部創(chuàng)作耗時 4 年有余的《里昂的漢字》中,作者給出了答案。主持人周甜甜以象形為啟,通過四張甲骨文字卡片,為小讀者開啟了這場文字之旅。在充滿趣味的繪本分享中,小讀者深入了解漢字的歷史故事,體會到中華歷史的厚重與文化內涵。
作者:許旸
圖片來源:主辦方
編輯:姜方
* 文匯獨家稿件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