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千年的中華文明,創(chuàng)造了浩瀚輝煌的古籍文獻,但時間的流逝讓大量古籍遭受不同程度損毀。近年來,我國加大古籍保護力度,但古籍保護仍存在修復趕不上老化速度的難題,大量古籍亟待搶救。
古籍修復缺人手圖片
(資料圖)
為摸清家底、傳承文脈,我國在2007年啟動“中華古籍保護計劃”,藉由一系列浩大的古籍整理基礎(chǔ)工作,奠定了古籍分級保護體系的基礎(chǔ),古籍存藏條件、古籍修復人員數(shù)量、古籍數(shù)字化建設(shè)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步。但需要正視的是,時至今日我國仍有大量古籍亟待搶救。
“大量因酸化而變黃、變脆的紙質(zhì)文獻需要先進技術(shù)、工藝的保護。搶救它們,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!”正如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副研究員余輝所言,由于時間久遠,存世古籍或多或少都會出現(xiàn)酸化、絮化、老化、霉變等病害,危及書籍存續(xù)。問題在于,無論采取何種手段,歸根結(jié)底古籍修復需要具體的人去做。但古籍保護隊伍乏人,特別是古籍修復人才難覓,對古籍修復來說是最大的難題。
以遼寧為例。全省目前有約30家古籍收藏單位,僅沈陽、大連兩地的古籍收藏單位有修復人員,其他收藏單位都無力開展修復工作。遼寧省圖書館是國家首批重點古籍保護單位,館藏古籍文獻61萬余冊,其中未整理古籍15萬余冊。遼寧省圖書館古籍文獻中心專家劉冰表示,相比偌大的館藏,圖書館能實際參與古籍修復的人員僅有8人,古籍修復速度遠遠趕不上古籍折損、老化的速度。
遼寧省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修復師在進行古籍修復 潘昱龍 攝
劉冰介紹,一個較為熟練的專業(yè)古籍修復師最多一年可以修100冊,由此可以計算,遼寧省圖書館未整理古籍15萬余冊如果全部要完成修復的話,需要百余年,且前提是其他古籍不再繼續(xù)遭到破壞。
放眼全國,根據(jù)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、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的介紹,目前我國還有1000多萬冊古籍還沒有得到有效保護。雖然古籍專業(yè)修復人員從2007年的不足百人,發(fā)展到目前的1000余人,但面對大量需要修復的珍貴古籍,仍覺如同“螞蟻搬山”。
遼寧省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古籍修復師王斌表示,古籍修復師是件苦活、細活、安靜活,稍有不慎,就會對古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。和許多傳統(tǒng)手工藝一樣,古籍修復也有技藝失傳的隱憂,“不光是遼寧,全國都缺有經(jīng)驗的修復人才”。
劉冰介紹,目前全國培養(yǎng)古籍修復人才的學校本就很少,且大都是職高或者大專,而圖書館目前招人學歷門檻一般定在本科,古籍修復人才往往難以招入。令圖書館撓頭的另外一點,就是至今高校沒有古籍保護專業(yè),這一行遲遲無法形成“科班出身”的高素質(zhì)人才隊伍。
多重難題齊考驗圖片
“盡管我國已實施‘中華古籍保護計劃’十幾年,但亟待妥善保護的古籍數(shù)量過大,古籍保護依然存在很大壓力?!睆V西壯族自治區(qū)圖書館館長秦小燕的感慨是全國多家圖書館共同的心聲。
除了人手緊缺,當前古籍保護還面臨其他難題。
——保存狀態(tài)不一。遼寧省圖書館館長杜希林表示,古籍的保存環(huán)境非常重要,標準化古籍書庫對溫度、濕度都有精苛要求,這些條件在部分基層古籍存藏單位尚難實現(xiàn),使得古籍破損的程度和速度更為嚴重。目前,各個古籍收藏單位的軟硬件水平有明顯差距,特別是不少縣區(qū)圖書館遺散著許多珍貴古籍,但保護水平跟不上,有些就放在常溫的玻璃柜里,修復更談不上。
——持續(xù)投入不足?!艾F(xiàn)在古籍保護還是存在著不少困難,其中一個就是資金缺乏。每年全國古籍保護的經(jīng)費,國家圖書館所掌握的大概只有800多萬元,而我們的館藏古籍現(xiàn)在已達3000萬冊,實際上用于每一部古籍保護的錢可能還不到一塊錢?!睆堉厩逭f。
呼喚古籍保護新機制圖片
多位受訪專家表示,古籍修復是傳承民族文明、賡續(xù)共同記憶、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工作,應從提升人才培養(yǎng)水平、改進隊伍建設(shè)專業(yè)化程度、改善館藏條件等多方著手,為古籍修復與保護工作不斷注入活力。
在山西省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,古籍修復師程文濤檢查古籍修復情況 楊晨光 攝
首先,要把古籍保護立法擺上日程?!拔奈镉蟹ǎ沁z也有法,但是古籍保護至今還沒有法律。”張志清說。他的同事,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館長陳紅彥今年提交了《關(guān)于盡快推進古籍保護立法的提案》,建議以法律手段規(guī)范古籍的存藏利用,讓古籍工作有法可依,讓古籍保護更加科學化、規(guī)范化,法制化。
其次,發(fā)力古籍修復人才培養(yǎng),打造一支專業(yè)化古籍修復隊伍。劉冰建議,要補齊古籍修復人才短板,需加大人才培養(yǎng)力度,從考核機制、待遇保障等方面為人才解決后顧之憂,讓古籍保護成為受人尊敬、具有高度職業(yè)榮譽感與社會認可度的職業(yè),才能讓古籍修復人員的定力更持久地保持下去。
第三,改善古籍館藏條件。王斌表示,修復工作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開始的,要等到人員設(shè)置、經(jīng)費保障等各方面條件成熟以后才能做;如果缺乏修復工作著手的現(xiàn)實條件,而館藏條件尚可,古籍破損程度不嚴重,寧愿維持現(xiàn)狀,也不要動它。她建議,設(shè)立符合國家標準的古籍博物館,將一些不具備存藏條件單位的古籍,統(tǒng)歸博物館統(tǒng)一保管保護;對一些民間存藏的古籍,也可試行古籍寄存制度。(記者 姜兆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