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法格式抄寫古詩 急
自右往左,自上往下,不用打標點。從正文開始寫,一直寫到文末,不用空格。如若文末下還有足夠的空間就可以落款,落款包括摘錄的古詩詞題目及其作者,一般是敬錄某某詩或詞一首,還有書寫者的名字和摘錄的日期。
一般最常見的書法格式,就是直的條幅。直條幅可以書寫的題材非常廣泛,可以單獨成品,也可以兩張組成對聯(lián),還可以多張組合成四屏、八屏等等。
單張的條幅,無論篆、隸、行、草、楷都可以書寫。根據(jù)字的大小,從少字到數(shù)十上百字的詩文都可以應用,富于觀賞性,所以成為最常見的形式。
【資料圖】
擴展資料
例如:
扇面常見的形式有三種。
(1)充分利用上端,下端不用。這種格式以每行寫兩字為宜,從右至左,依次安排。落款寫在正文的左側??钜碎L些,款字寫一行至數(shù)行不等,印章宜小于正文。
(2)寫少數(shù)字,利用扇面的寬度由右向左,橫排書寫二至四字,要收放有度,落款可寫數(shù)行小字,與正文相映成趣。
(3)上端依次書寫,下端隔行書寫,形成長短錯落的格局。這樣則可避免上端疏朗,而下端擁擠的情形,達到通篇的和諧。這種格式,先寫長行,以五字左右為宜,短行以一、二字為宜。落款要精彩,一般寫在正文后面,一行或數(shù)行均可。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。
古詩的正確書寫格式是什么?
第一種:先寫正文,標題及出處寫在落款處
一般不標點(也可以標點),可分段,也可以不分段,詩文作者、標題等寫在落款處。
上下兩闕分兩段,自然書寫,參差錯落,沒有可以的安排。最后三行小字落款,顯得
第二種:先寫標題出處,后寫正文再落款
一般采用分段書寫,可以有層次感。
按照順序書寫,先寫詞牌名,然后題記,再寫正文,最后落款。這種寫法適合寫斗方和小品,比較現(xiàn)代感。
第三種:采用題簽形式,將標題出處等寫在題簽上
這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書寫格式,帶有裝飾效果,題簽多為古色古香的色宣,題簽的字可以采用與正文不同的字體,多為古樸的篆書、隸書、漢簡等。典型的如下圖:
掌握了以上三種最為重要的格式以后,可以靈活應用,比如說也可以把這種格式用到斗方、扇面、條幅、橫幅上去,萬變不離其宗。
擴展資料
中國古代書法書寫格式一直是,“自右往左,自上往下”,不用打標點。從正文開始寫,一直寫到文末,不用空格。如若文末下還有足夠的空間就可以落款,落款包括摘錄的古詩詞題目及其作者,
一般是敬錄某某詩或詞一首,還有書寫者的名字和摘錄的日期,如若空間不足,則可以適當省略詩詞題目,就是敬錄某某詩或詞一首,還可省略書寫的日期。題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,否則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。書寫者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,比正文的字略小,低于正文一個半字開始書寫。
標簽: